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



新闻中心

法律咨询 - 法律服务 律师服务 - 部落律师

HOTLINE 热线电话
028-86126923

企业家的刑事法律风险与冤错案纠正机制

TIME:2020-02-25 10:39 | VIEWS:
【作者】 韩轶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分类】 刑法学
【中文关键词】 企业家;刑事法律风险;刑事合规;冤错案纠正
【文章编码】 1004-4043(2019)-3(下)-0054-4 【文献标识码】 A
【期刊年份】 2019年 【期号】 6
【页码】 54
【摘要】

企业家的实犯刑事法律风险和错判刑事法律风险共同组成了企业家最为核心的风险防控领域。当前,企业家的刑事法律风险主要集中于市场交易、安全环保、产品质量、劳动用工、财务税收、知识产权、商业伙伴和海外业务等领域,通过刑事合规加强对刑事法律风险的防控尤为必要。对于业已形成的企业家冤错案件,应当通过明确民事侵权、行政违法和刑事犯罪的界限、完善再审启动机制、减少冤错案纠正的阻碍因素、强化国家赔偿和追责四个层面,来实现企业家冤错案件的快速、有效纠正。

【全文】 法宝引证码】 CLI.A.1282887    
  
  

企业家是一个典型的舶来词,其原意指“冒险事业的经营者或组织者”。从企业家的词源原意来审视,不难发现企业家在肩负经营和组织职责的同时,也承担着各类风险。在法治社会背景下,企业家最应该关注的显然是法律层面的风险,其中刑事法律风险首当其冲。由于企业经营过程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征,在企业经营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都可能存在现实的或者潜在的刑事法律风险,刑事法律风险的来源远比其他法律风险更为广泛。同时,刑事法律风险并非仅来源于某一条或某一领域的法律规定,也不是只存在于企业运行的某个环节,更不是只发生于企业成长的某一阶段,而是存在于从企业设立、发展直至破产清算的全流程,分布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并伴随企业家终身。

一、企业家刑事法律风险概述

(一)企业家的实犯刑事法律风险

企业家具有个人和职业上的双重身份。一方面,企业家作为普通公民参与到各种社会活动中,这是企业家的个人身份。另一方面,企业家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参与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这是企业家的职业身份。企业家刑事法律风险,是从后者进行审视的,是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刑事法律风险。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立法和司法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规范化要求日益严格,而当前大量企业在经营、融资、管理等活动中依然存在许多违规行为,给负有经营管理责任的企业家带来了刑事法律风险。这些风险如果防控不当,就有可能转化为刑事犯罪,从而给企业家和企业带来严重后果。值得关注的是,刑法修正案(八)、刑法修正案(九)针对公司企业的相关行为规定了许多新的罪名,或者是在原有罪名的基础上增加了单位犯罪主体责任,这意味着立法层面越来越重视规制针对公司企业的刑事责任。[1]刑事法律风险是企业家法律风险的高端形态与最终形式,同民事法律风险、行政法律风险不同,刑事法律风险应当成为企业家在经营管理企业时的“红线”和“禁区”。[2]必须杜绝或消除所有可能引发刑事风险的违法违规行为,以先进的刑事合规理念为引导,构建强有力的企业风险内控机制,方能有效规避企业刑事犯罪风险,防止企业家触犯刑事法律。这不仅是为了保护企业家个人,更是维护一个企业有序发展的必要机制。

(二)企业家被错判的刑事法律风险

法律的适用不可能完美无缺,任何刑事司法体系中都存在错判的可能性。由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复杂性,企业家被错判为刑事犯罪的概率较高,这无疑增加了企业家的刑事法律风险。错判刑事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家的行为并未触犯刑事法律规定,但被司法机关错误认定为成立刑事犯罪,或企业家行为尽管触犯了刑事法律规定,但司法机关错误加重了企业家的刑事责任。因此,企业家的错判刑事法律风险会导致两类结果:其一,无罪的企业家受到有罪的刑法评价,即俗称的“冤案”。其二,有罪的企业家此罪被评价为彼罪、一罪被认定为数罪、轻罪被认定为重罪,使企业家的刑事责任错误地被加重,即俗称的“错案”。

错判刑事法律风险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立法模糊。在我国特殊的犯罪违法二元模式下,部分刑事犯罪与行政违法之间的界限较为模糊,容易将企业家的一般行政违法行为视为刑事犯罪,这在涉及企业管理的法定犯中尤为突出。另一方面是司法适用错误。在司法裁判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介入,司法机关对行为事实和法律适用的认定有可能出现错误,特别是在复杂的经济纠纷领域,容易将企业家的民事侵权行为认定为刑事犯罪行为,轻罪行为认定为重罪行为。

二、企业家刑事法律风险涉及的领域

(一)市场交易领域的企业家刑事法律风险

主要体现在企业交易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能严格履行决策批准程序,未能建立健全自律诚信体系。问题突出表现为商业贿赂、不正当竞争、垄断、违法招投标等违法犯罪的风险,[3]常见罪名有贪污罪、职务侵占罪、受贿罪、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行贿罪、非法经营罪、串通投标罪等。

(二)安全环保领域的企业家刑事法律风险

主要体现在违反了国家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未能建立完善企业生产规范和安全环保制度。问题突出表现为生产安全风险和生产污染、违规排污、违规处置废物等环境违法犯罪的风险,[4]常见罪名有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污染环境罪、非法采矿罪等。

(三)产品质量领域的企业家刑事法律风险

主要体现在未能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未能严控各环节质量关,问题突出表现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产品质量损害等违法犯罪的风险,常见罪名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产、销售假药罪等。

(四)劳动用工领域的企业家刑事法律风险

主要体现为未能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没有完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劳动合同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不规范,突出表现为违规用工、违规解聘、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违法犯罪问题,常见罪名有强令违章冒险作业罪、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强迫劳动罪等。

(五)财务税收领域的企业家刑事法律风险

主要体现为未能建立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未能严格执行财务事项操作和审批流程,未能树立依法纳税意识,突出表现为逃税、虚开发票、购买发票、出售发票等违法犯罪问题,常见罪名有逃税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等。

(六)知识产权领域的企业家刑事法律风险

主要体现在未申请注册知识产权成果,未规范实施许可和转让,未能对商业秘密和商标进行保护,[5]突出表现为侵犯知识产权、侵犯商业秘密、销售侵权著作品等违法犯罪问题,常见罪名有侵犯著作权罪、销售侵权复制品罪、侵犯商业秘密罪等。

(七)商业伙伴领域的企业家刑事法律风险

主要体现在未对商业伙伴进行充分调查,未能签订合规协议、要求作出合规承诺等方式促进商业伙伴行为合规,突出表现为合同诈骗,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等违法犯罪问题,常见罪名有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等。

(八)海外业务领域的企业家刑事法律风险

主要表现为我国企业开展国际业务和“走出去”过程中,部分国家利用“长臂管辖”原则,对企业的国际业务进行刑事干预,使企业面临海外刑事法律风险。[6]

三、刑事合规和企业家刑事法律风险的防控

刑事合规是指将刑法规范中预防犯罪的注意义务内化为企业合规计划的组成部分。通过加强企业犯罪的事前预防,提出可以避免刑事风险的措施和计划。企业刑事合规与企业家刑事法律风险防控的价值追求是一致的。企业刑事合规制 

  ······
转载北大法律信息网。